见义勇为时行为过当造成他人人身伤害,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?按照现行法律,答案是肯定的。见义勇为是一个道德概念,但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不一定符合现行法律,法官应该选择保护法益而不是顺从道德评价,同时,法律对生命健康权的价值评价应当高于财产权。那么,当违法行为发生时,我们应该如何“见义勇为”呢?
案例
小区附近频有贼出没,保安勇擒贼,人人夸其见义勇为。可两个月后,“擒贼英雄”反被警方刑事拘留,为何?原来,保安在抓贼过程中,将其中一贼打致轻伤,因故意伤害罪被刑拘。受伤的小偷索赔6万元,保安家属认为物业公司需担责,物业则以“事发地点非保安工作范围”为由,只愿承担部分赔偿。
事件:保安见义勇为擒小偷
某小区保安在值班时从监控画面中发现几名男子形迹可疑,其中3人翻越围墙进入工地,将工地里的钢材往三轮车上搬,另有两名男子在旁边五六米处“把风”。
当天值班的保安分两路包抄小偷。小偷被堵个正着后,“他们没有跑,反而拿钱给我们说行个方便,我们拒绝了。”其中一名保安说。趁保安不备,其中两名小偷拔腿便跑,另外几名保安则将其余3名小偷控制住。
几名保安将小偷围住后,为防止其逃跑,用棍子大力抽打小偷的背部和腿部,其中一名小偷当场蹲下后倒地。约10分钟后,警方和医护人员先后赶到,3名小偷被警方带回派出所调查。
焦点:“英雄”防卫过当谁担责
小偷落网,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区业主了,他们纷纷称赞保安擒贼给力,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。
在高兴之余,另一边警方传来了消息,民警曾多次通知两名保安到派出所协助调查,可这一去便至今未回。
原来由于致3名小偷一轻伤、一轻微伤,两名保安因故意伤害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。3个小偷也已被批捕,其中一人仍在医院接受治疗。
得知情况后,为了让两名保安能尽快重获自由,小区几十名业主签署联名信,证明保安的擒贼义举,希望有关部门能酌情处理。
物业:事发地非保安工作范围
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,两名保安的行为“百分之百是见义勇为”,但事发工地并非保安的工作范围。物业方认为目前有两种解决办法,一是家属与公司协调解决,二是直接等法院判决。
警方:贼也有合法权益
本来是见义勇为的好事,最后保安却因殴打他人被刑拘,警方表示“很可惜”。“贼的合法权益同样应该受到保护,不能说是贼就可以随便打”,警方称,尽管保安属见义勇为,但仍需赔偿打伤人的医药费,“如果双方在赔偿问题上谈不拢,那只能走法律程序,由法院来审理”。
律师:物业公司需承担民事连带责任
见义勇为反而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?就此事律师做出了回应:此事需分两种情况:若抓贼过程中,小偷出现拒捕,保安将小偷打成轻伤,则属于防卫过当,只需承担民事赔偿,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;若保安在小偷毫无反抗下将其打致轻伤,则属于故意伤害,需被追究刑事责任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在此事件中,物业公司认为事发地点不在保安工作范围内,故公司无需担责。律师认为,由于保安属于物业公司员工,且事发时是上班时间,保安在执行单位职务,因此不论事发地点是否属工作范围内,物业公司都需承担连带的民事责任,支付一定赔偿。
警方提醒
此事的教训很深刻。虽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,但在抓贼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法律的界限,最好第一时间报警,并想办法将其控制住,而非暴力殴打,如有违法行为,同样需要承担相应责任。